民國64年(西元1975年),政府輔導剛從美國受完酪農專業訓練回國的有志青年,在苗栗縣通霄鎮南和里的保安林地旁,一個俗稱九層窩,種滿相思樹林的山坡地,開墾為「中部青年酪農村」,作為全臺專業乳牛養殖示範區,這是現在飛牛牧場的前身。地形上,背倚著火炎山丘陵地,登高向西遠眺則可隱約看見臺灣海峽,而後山更有一條頗具歷史意義的挑鹽古道。在民國74年(西元1985年)將「中部青年酪農村」轉型為休閒牧場,結合了日本牧場設計與美國的景觀設計,造就了今日的美景。牧場主要的自然生態資源為乳牛及蝴蝶,在標誌設計上以「飛牛」二字做為結合,更以天空、草原和牛奶的顏色調和出「飛牛牧場」獨特標誌來。在民國84年(西元1995年)正式對外開放,提供國民一個具有鄉野氣息的遊憩場所。
飛牛牧場因為有飼養牛群,場方利用這些牛隻的排泄物來改良土壤,並廣泛地種植有機蔬菜。在3公頃餘的有機園區裡,無水污染及空氣污染的自然條件下,目前種植一般家庭使用的綠葉蔬菜及香草植物,供園區內的餐廳使用。場內專業乳牛的飼養管理饒富教育性、知識性。在這裡可充分體驗酪農生活,並了解到乳牛的生態,還有機會親自體驗牛乳的生產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