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、龍鳳、鳳凰、湖山里、行義路等十餘處。而狹義的「北投溫泉區」主要是指環繞「北投公園」四周的中山路、光明路、新民路、泉源路一帶,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、數量最為集中,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。
西元1894年,德籍硫磺商人奧里(Ouely)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,為北投溫泉開發之始。西元1896年,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發現北投溫泉質佳,極富觀光與商業價值,故於北投溪畔開闢臺灣第一家溫泉旅社——「天狗庵」,成為北投溫泉浴場的先例與濫觴。
座落於北投公園內,緊臨北投溪的北投溫泉博物館,前身乃「北投溫泉公共浴場」,是在西元1913年由臺北州廳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興建,占地700坪,為2層樓建築,一樓磚造235坪,二樓木造190坪。建築北面呈現出日本神社的莊嚴氣氛,是臺灣最富盛名、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。
二戰以後,浴場荒廢很長一段時間,後經北投地方人士熱心奔走,民國87(西元1998年)年市政府開始著手將此處規畫為以北投溫泉為主題的社區博物館,並於同年10月31日舉行啟用典禮,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。